耶鲁大学史景迁研究中国:谨慎乐观地看待中国未来。张岱《陶庵梦忆》,明朝为什么衰落?本质是他们缺少对自己的认知和反思、缺少对国家的认知。
耶鲁大学法学院教授蔡美儿:《虎妈战歌》《燃烧的世界:自由市场、民主的输出如何造成种族仇恨和全球动荡》。成为一个能在技术、经济和军事上主导世界的超级强国(Hyper power,不简单是Super power),唯一的途径就是宽容。兼容并蓄、宽容兴邦。战略层面的宽容,肤色、民族、种族、语言、宗教都能包容,这是得到最好人才的唯一方式。中国人的人才教育方式,力争第一!儒家孝道,学习中国文化。 哈佛Michael Sandel:正义,justice,市场不是实现公共利益的唯一途径,如果单纯依赖市场机制就会损害社会和谐。结果公平,方式也要公平。 耶鲁大学陈志武:《为什么中国人勤劳而不富有》《金融的逻辑》《24堂财富课》。金融资产定价理论。2008年危机,救市多了就会改变规律,改变了有人的本性所决定的每隔一段时间就有的自我修复和纠错的机会。未来会带来更大的危机,这是后患。每隔十年美国金融资产的规模都差不多扩大一倍。政府一方面要让经济越来越开放,另一方面必须提供基本的底线的社会保障。中国51%的GDP直接间接进入政府手里。中国最大的危机是国进民退,国富民穷。理想的中国:人民更自由、更个性化、个人发展空间更大的中国。 哥大诺奖获得者斯蒂格里兹:中国政府的长期战略是加强国内消费驱动的经济发展。增加工资收入,分配倾向于居民,就业和支持地方银行。应该从美元体系离开。世界多极化。看好中国。人民往往对自己的国家更多忧虑、担心,还有数不尽的牢骚。 哥大Anya Schiffrin教授:媒体都会负面报道为主。《纽约时报》每天都有很多深度、有趣的报道。这是传统媒体的未来。媒体因为由信用驱动,而不是被政府或者市场左右。提高透明度是解决一个国家公共关系最好的策略。政府要接受媒体、非政府组织、民间团体的监督和批评,习惯、接受、自省、改正。自信、勇气、正确的认识自己,而后赢得世界的尊重。 美国竞争企业研究所Christopher Horner:气候变化阴谋论。不是反对保护环境这个理念,而是如何面对和治理这些环境问题的分歧。很多人成为了寻租者,包括副总统戈尔,从中获利。每天在道德制高点上让普通人节约能源,而他们坐着私人飞机豪华出游、豪宅的能源使用超过普通人几百倍。 耶鲁大学诺奖获得者Robert Shiller:《非理性繁荣》《动物精神》《次贷解决方案》。金融的本质是关于风险的管理。历史在风险机会分析和研究中的作用,人类一直在重复犯错误。 《大西洋月刊》James Fallows:《China Airborne》(《云上的中国》)。中国很多方面很专制,很多方面又很自由。中国的大学只有在可以吸引到从英国、澳大利亚、日本不同国家的优秀学者和科学家的时候才可能成为伟大的大学。科罗拉多的小镇ASPEN 四季风景如画。 卡纳基和平基金会Taiya Smith:基辛格《论中国》。 耶鲁大学环境政策和法规中心主任Daniel Esty:《从绿到金》。中国将成为世界环保领域的新领袖。 耶鲁大学遗传学系副主任许田教授:我们的教育和科研是改革最少的,没有形成竞争以及市场经济那样公开的杠杆和尺度。青年学生需要拥有好奇、活跃、热情和求知欲。创新精神是中美最大的差别。 耶鲁大学全球化研究中心主任Nayan Chanda:全球化是愿望和忧虑的结合。媒体的开放对一个国家的稳定是非常重要的。 耶鲁大学法学院教授Owen Fiss:法治之路。 芝加哥气候交易所创始人Richard Sandor(金融期货之父、碳交易之父):空气和水将成为21世界最大宗的商品。德国哲学家“每一个事实在被承认之前都会面临三阶段的挑战,一是嘲笑,二是反对,三是不言而喻”。碳交易,清洁发展。 民主有多种形式,加州减税宣传议员和州长容易上台,但是基础设施失修。有时候,少数服从多数也可能导致多数人的暴政。 读后感 这是10多年前对美国知识界的访谈录,能感受到当时的社会进步、思想开放,每个大家都是真知灼见,至今毫不过时。 现在的美国已经一边倒了。在铁幕降下的这个时候再来回顾中美友好相处的40年,特别是风起云涌的最近20年令人感慨。尽管有舆论说锋芒显露过早,但其实大国不可能如鸵鸟,假装别人看不见。从“现龙在田”到“夕惕若厉”是事物发展的必然。或早或晚一点,并不影响大局。不要再埋怨,积极迎接挑战方为上策。 不管风浪多大,大海都永远在这。中华文明几千年,什么风雨都见过。未来的20年的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冷战风云,敌我力量的对比,前10年可能是僵持阶段,后10年可能要决出胜负。中国只有在科技、金融、农业、军事、经济结构和总量等各个领域都要胜利,才能战胜美国,才会赢得世界的尊重。深深地捏一把汗,但是狭路相逢勇者胜,美国的问题也不比我们少。国家最近提的“科技举国体制”就是打赢科技战的一个策略。我们要深入思考,主动适应。